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章 一别经年始相见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唰”的一声,曾益民拉开客厅的窗帘,早秋的暖阳立刻把厅堂照的满满当当,窗外的小山上满是苍翠,参杂着星星的几点橙红与金黄,柔柔的风扫过坳里的水田,一片稻花翻滚,满眼都是初秋的景象。

    曾益民撑了撑臂膀,扭了两下腰,回头瞅见了茶几上的字条:我送惋儿去刘老师家,早点在锅里,豆浆在搅拌机里,一会回来。这是妻子仁静给他温馨提示,曾益民已经习惯了,她总是这样的体贴。用过早点,又泡了杯毛峰,拿起手机坐在沙发上翻看起昨天的国内外新闻,也享受着这双休日难得的宁静。

    壁上的挂钟滴滴嗒塔的,快十点了,曾益民站起身来,低着头在客厅里缓步饶了两圈,又拿起了手机,找到蒋成的号码,却没有拨过去,又在客厅里饶了两圈,然后下定决心似的拨通了号码,手机里传来一阵官场特有的且很熟悉的哈哈声,

    “哈哈哈哈,曾副秘书长,这会儿怎会有空打老哥电话啊?不是回阳城度周末去了吗?”

    这官场特有的笑声让曾益民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又马上惊醒般地说道:“蒋部长说笑呢,您还不知道我心里有事,吃不好睡不香的,这不是打给您电话了吗,老哥,能不能透露点消息?”

    “知道知道”,那边的人下意识的压低了声音,“我跟你讲,这次南江班子调整组织部共推荐了三个考察对象,数你年纪最小,资历也没有他们丰富,提拔的时间过短,现在主要的优势是有领导意图,年轻又变成了资本,所以我就把你老弟的名字排在第一位,你懂的,下面的工作该怎么做是你的事了,这一段时间要什么事情都要平稳,也要有表现,问题不是太大。”

    “是是是,多谢多谢,回徽州后请老哥出来单独坐坐,一定赏脸”。

    “行行,到时你打手机”。

    “好得好得,那就不打扰您了,您忙,再见再见”,曾益民挂了手机,如释重负般的坐在沙发上,回想着刚才电话里带来的信息。

    曾益民是阳城市人,今年38岁,现任皖江省省委副秘书长,正经年轻的副厅级干部,风华正茂,又得领导赏识,仕途也是一帆风顺,这次正逢南江市市委领导班子调整,市委书记周正即将调任省城,市长汪海洋顺位接班,这南江市市长的位置就成了类似于曾益民这些副厅级干部竞争的目标,本来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是不该离开省城的,虽然阳城离省城徽州很近,平时一到周末工作不忙了,曾益民就会回阳城的家,但这次曾益民是因为觉得自己该静一静,捋一捋,于是在昨天下午安排好自己的一摊子事后,就向方副书记告了个假,回了阳城,然而纠结的心总是不能平复,一晚上总还是在想,自己是不是该做点什么,于是今天早上到点还是打了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蒋成的电话,信息很明了,组织部这次将他作为第一推荐对象上报省委,希望是很大的,只要这段时间不出差错,再努努力,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这会儿曾益民脑子里胡里胡汤的,想起省委党群副书记方启明上次在办公室两人聊天的时候提了提南江,说南江是个好地方,有工业基础,也有旅游资源,有发展前景,本来只要规划得当,前景本应大好。但目前情况不如人意,发展过于缓慢,省委很不满意。当时听到此番评价,曾益民没有多想,现在看来,方副书记的话是冲他讲的,但自己提拔不到两年,正因为年龄的原因,省委领导担心拔苗助长,就没有让他兼任其他的职务,所以他是副厅级的副秘书长。曾益民对这次提拔没有底,还有李书记、王省长那里不知道是什么意见。曾益民脑海里翻滚着一张又一张的脸庞,胡乱的揣度着别人的心思,本来也是,象这样的机遇面前,任谁也不能心如止水,并且曾益民还有着别样的心思,南江——那里有他今生的牵挂。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手机铃声响起,曾益民拿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王建兵的名字,他不由得苦笑了一下,咕囔了一句“不消停”后接通了电话,

    “同学领导,在那呢”,电话里传来这个非常古怪的称谓的时候,曾益民不由得又苦笑了一下,这个称谓只有这位初中到高中的同学能叫得出来,自从他跨入处级干部行列的时候就得了这么一个古怪的称呼,并一直这样叫着。

    “在家呢”。

    “在徽州的家还是阳城的家啊?”

    “你找抽呢,有事说事,没事我挂了”,曾益民很轻松地坐回沙发,笑骂道。

    “别别,真有事,你丫的官威越来越足啊,那个有个人回来了,好些年没见的,我想把我们班上在阳城的同学都叫上,晚上在一起聚聚”。

    “谁?同学?初中的高中的?”

    “嘿嘿,先买个关子,我就不告诉你,接个电话那么凶”。

    “那也行,晚上没空,你自个得瑟吧”。

    “哦!别后悔哦,那可是你最想见的人噢”。

    “嗡”的一声,曾益民感觉大脑一阵晕眩,脑海里立刻呈现一张清晰却又朦胧的脸庞,

    “是楚…楚…”。

    “停、停,你丫的别猜了,来见了就知道了,晚上6点,皖江亭7号包间,bye-bye了您呐”。

    王建兵用了句很时髦的京腔挂了电话。

    就在这时,“卡”的一声,客厅的门打开了,曾益民来不及收拾心情,慌乱地站起来,“哦,你回来了”。

    “是,我买完菜去惋儿爷爷那转了转就回来了,惋儿中午在刘老师家”,仁静一边换鞋一边答道:“我这就做饭,你中午不出去吧?”

    “中午没事,晚上有点事。”曾益民官做到这时,每逢得空回家,就总有那么些有心的会打听的人知道他的行踪,于是各种应酬承接不暇,他每每左推右拒,也不能完全避开,仁静也都见怪不怪了,也从不过问和谁一块了。

    “哦,那晚上我带惋儿去姥爷家吃饭”。

    “好”,曾益民嘴里应承着,眼睛看了看手机,现在没法回电话了,但他的心里却在想:是不是她?会不会是她呢?

    中午吃过午饭,心里有心思,曾益民对仁静说:“我去书房整理个文件。”

    “哦,我四点半去接惋儿,你几点出去?”仁静回答着。

    “我和你一起去,然后你送我去皖江亭”。

    “好”。

    曾益民走进书房,掩上门,坐在书桌后,眼神就开始飘飞,飞回自己充满激情、满怀梦想的青葱年代。

    曾益民的一家一直生活在阳城市,父亲曾平是阳城市第二中学的普通教师,母亲刘世兰是市原供销公司的职工,还有一个妹妹,叫曾晓晓,家境平常,普通本份人家的生活,但曾益民从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都好,学的很轻松,总是有大把空暇的时间,他的性格趋于安静,不顽皮,为打发这些空余时间,他自己学习毛笔字,用父母带回家的旧报纸练字,又看见报纸上的一些山水画,觉得很美很有意境,就自学着画山水画,一次参加学校的字画比赛,画的山水画和毛笔字被市文化局的一个刘姓书法家看中,拍拍他的肩膀说有潜质,问曾益民愿不愿跟他学书法和画山水画,曾益民本就有时间,父母也支持,于是跟着老师练就一手好欧体与瘦筋体,临摹的山水画也颇受称赞。另外文化馆的图书馆里有很多藏书,曾益民跟着刘老师经常在此,人又灵活,嘴又甜,就免费享受着这饕餮书宴,也就是这样的生活让曾益民的身上充满着阳光,透露着书卷气息,也倍受老师与同学的青睐。

    时间就这样步入了高中时代,高一下学期,曾益民班上转来一个女学生,当她踏进教室的那一刻,嘈杂地教室忽然一片寂静,同学们的目光变得那么专注,呆呆地看着一道美丽的身影走进来,曾益民也感觉好象古唐壁画上的仕女重归凡间的错觉,脑海中瞬间闪过诗经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样的画面,她白绢束发,玉面无暇,眸光流动,宛如一鸿春水,身形修长、着一袭白裙,微微扬起的嘴角含着浅浅的羞涩,身上散发着一股素淡清新的气息,拎一角裙边,脚步盈盈地走上了她的座位。那份美丽令所有的人惶恐,也令人无法忘记。

    很快,曾益民从同学们的嘴里七拼八凑的了解了些这位女同学的情况,她叫楚江月,皖江省南江市人,母亲家是阳城望族,书香门第,在当地很有名气。这次转学是因为她父亲调动来阳城,听说在市政府工作,后来曾益民才知道她父亲来阳城市担任副市长的。

    整个高一,曾益民和楚江月没说过一句话,相遇只是一笑,互相颌首,便擦肩而过。但世间的事总是符合着规律,同样优秀的人会被互相吸引。在整个阳城一中,一个被称作才子,一个天生本是佳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