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七十一章 武灵新变﹙四﹚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s:(1)捐赠

    这是书院藏书的主要来源。向书院捐赠图书,是历代的传统,尽管捐赠图书的多少不等,捐赠的目的各异,但它们为丰富书院藏书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清,统治者一开始实行严酷的文化禁锢政策,他们害怕书院的自由讲学之风会撼动其统治基础,对书院的活动严加控制。到乾隆、嘉庆年间,或许考虑到书院影响久远,禁不如疏,

    统治者又改变文化控制的策略,转而大力倡办书院;加之清代的学术重朴学,考据需要广搜异本、比勘众家,对文献的需求量极大,书院藏书又逐渐兴盛起来。清代的书院藏书事业,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主要原因是兴朴学,重经史,更有朝廷赐书和官员赐书,再加上自行刻书的越来越多,书院藏书一时蔚为大观。后来随着封建制度的迅速崩溃,书院制度也慢慢解体。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将书院改设为学堂,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合直隶州改设中学堂,各州县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于是,从唐朝兴起的书院,至此算是基本结束了。所有书院藏书便陆续为各地图书馆所接收。只有极个别的书院(如沈阳的萃升书院)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书院既以拥书讲学为务,无书即不成书院。因而历代书院都比较重视藏书,无不以藏书浩富为荣。只是限于环境和条件,在藏书规模上有大小的差别而已。书院藏书是书院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图书的收集、整理与流通,始终是为着书院的讲学活动而服务的。综观中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书院教育事业的兴衰与书院藏书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3、藏书起源

    建立丰富的书院藏书,需要经常不懈地搜求和积累,更需要广辟书源。北宋郑樵最早提出了书籍访求的八种方法,对历朝图书采访工作影响较大。总结起来,书院藏书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

    (1)捐赠

    这是书院藏书的主要来源。向书院捐赠图书,是历代的传统。尽管捐赠图书的多少不等,捐赠的目的各异。但它们为丰富书院藏书作出了重要贡献。

    a、皇帝赐书

    皇帝赐书一直是书院藏书的主要来源之一。书院往往是思想比较自由之地,统治者为了控制文人士子们的思想,也为了笼络人心,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经常赐书给书院,所赐多为代表正统思想的御篡、钦定和官刻的经史类图书。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都得到过皇帝赐书。如“淳熙八年(公元一一八一年),朝廷赐白鹿书院国子监经书。”

    御赐也有三种形式。

    一是自动。

    二是疏请,如,宋代咸丰二年(公元九九九年),湖南岳麓书院的李允,上疏奏请朝廷赐书,结果皇帝赐予《九经义疏》等五种图书。三是用公银购买。在封建社会中,“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国家的公库也就是皇帝的私人产业,动用公银当然也是一种御赐。

    b、官吏赠书

    地方官吏为了博取文雅。以正教化,常常捐书给书院。书院有时也出面向官员、地方乡绅募集。如安徽中江书院的《募捐书籍并藏书规条》,白鹿、岳麓书院等也都有类似条文。这种捐赠从宋代到清代一直络绎不绝。如前述唐代义门陈衮,曾聚书数千卷,在德安县建义门书院。南宋时,朱熹将自己所藏《汉书》四十四部送白鹿洞书院。“以备学者看读”。清代康熙年间,学使王思训。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