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百官跪地以死谏 孤皇明台把史思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许多人看差遣根本就是临时工嘛!就这身份也敢跟朕叫板?娘的!朕的银两便是这样被瓜分干净的吗?

    小梁子慌慌张张的禀报:“宫门外开始有大臣跪求面圣,已达十数人,据闻还有官员正在赶来,是否放入宫禁?”

    赵煦冷言道:“爱跪便跪,累饿了自然回去。”心里却悸动不已:跪地哭谏之事自圣仙太祖飞升后,太宗即位前有过一次,至今方才第二次,无不预示着大事发生,莫非朕年幼可欺?还是朕独断专行犯了众怒?他焦躁起来,对!且去小宗祠暂避一番。

    他说的小宗祠并非在北郊的圣仙太祖宗祠,而是内廷后苑圣仙太祖存宝之处,为太宗所建,非皇帝不得入内。显然,赵煦有些怯懦了,不敢直面泱泱铮臣。

    小梁子候在门外,赵煦独自踱步进来。这里静谧而神圣,历代皇帝的牌位高高在上,有些阴冷,也有些萧索。

    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父亲经常到这里来,每次回去都像换了个人,斗志昂扬,精神焕发,仿佛这里有什么魔力赐予了父亲无穷的力量。无数次的打击,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铩羽而归之后,这里,总是父亲必来不可的地方。

    这里,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为什么自己来过几次,没有任何发现?难道父亲真的可以和历代先皇的在天之灵对话?为什么父亲的神灵不和我说话?记得父亲曾说过:当朝政治已经糜烂,国库亏空,土地兼并猖獗,*****已经到了不变法无出路的地步。但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就是他推行的青苗法、市易法等触动了一大批士绅、戚族的和宗室的利益。

    父亲大呼“势处极重而难返也”抑郁而终,直言愧对“二十二字太祖遗训”。高太皇太后明褒实贬,给父亲庙号“神宗”,言外之意乃是称父亲“功绩不足,脱离现实,一意孤行,操之过急”,全盘推翻父亲的治国方略,父亲在天之灵,不知作何感想?

    “二十二字太祖遗训”是什么呢?为什么没有明诏?为什么不公示天下?这里封存着太祖的遗宝,每一个都是神奇之物,父亲说那是仙物,凡人不可擅动,为什么高爱卿一言而中?竟然忘记问个清楚,这其中有何关联?难道他真的是太祖遗孤之后?那也不应该啊?太祖遗宝无数,早已散落天下,他不可能知道宫中是何宝物。

    赵煦依次拉开明台的抽屉,一件件宝物历经上百年的沧桑,终于齐齐的展现出来。一共是二十二个抽屉,等等,这么巧?赵煦灵光一闪,他掀开抽屉底部铺设的黄绸,惊讶的发现,每个抽屉底下都刻着一个字,连起来赫然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赵煦要炸了!无数的谜团被炸个粉碎!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原来是这样!他的泪水狂涌而出,这就是父亲的动力吧!这就是太祖的遗训吧!这就是不敢公示的原因吧!你们看看!你们这些空谈误国的儒生都来看看!

    赵煦的牙齿几乎咬碎,心在滴血,血在燃烧。

    圣仙太祖曾言:“文武并重,全面发展。”立志“富民强军平天下、开疆扩土日不落”,誓要超越强汉盛唐,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前所未有的江山大一统。

    然而到了真宗之后,一切都变了,虽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却签订了城下之盟,澶渊之举,以万乘之尊而为城下盟,万世之耻也!自此,对外软弱畏战,一味********,原来心病竟然在这!

    我大宋虽屡败于敌,然何曾少了大捷?真宗时期,吏治清廉,藏富于民,力挫辽军、威震西夏、大败吐蕃,自太祖以后,何曾有过这等酣畅淋漓之大胜?

    仁宗时期开始出现“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的情况,范仲淹变法又告失败。“庆历和议”竟然胜而赔款,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以资敌!可见祸患已生,之后“重熙增币”,又给辽国多交保护费!当时刘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十一年!这和自己何其相似!

    据说当时包黑子把唾液喷在仁宗脸上,仁宗都没有怪罪,仍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果然是仁啊!可是,仁能无敌吗?仁宗驾崩时,举国哀痛,焚烧纸钱,以致“天日无光”。“仁宗之前,没有一个帝王能以“仁”为谥号或冠以“仁”。

    可是,这天下,却不是属于仁宗这样以“仁”治国的“仁主”,更加永垂不朽的却是那开疆扩土百战百胜的霸主!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